庚子新春,疫情突起,一场“战疫”,我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每个人都是“战士”。面对严峻形势,学院师生齐心、群策群力,教研并举、共克时艰。
发挥专长,助力防控科研攻关。学院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闫亚平教授团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实现了检测试剂盒的常温储存和运输,简化了操作步骤,方便基层医院开展快速筛查和疫情监控,该试剂盒已向榆林市人民政府、甘肃庆阳第二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湖北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赠送试用,总计一万余人份。夏海滨教授团队正在从事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研究将以COVID-19病毒S 蛋白及其一些键表位肽为靶点,基于腺病毒载体研制病毒疫苗,并通过体外建立的新型细胞模型检测疫苗在小鼠体内针对S蛋白和抗体的产生。目前有关疫苗研制的方案已经完成,工作人员已经开展实验材料及相关工作的准备。张磊副教授团队将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对秦巴山区主要中药材进行筛选,研制可以阻断新型病毒传播的中药制剂。孙燕副教授团队从专业角度编辑科普推文,开展科普宣传;参与设计《高校学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情况调查问卷》,为研究高校学生应对社会突发状况的认知及应对能力情况提供专业指导。学院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参与承办了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主办的“科普联动共克时艰,助力战‘疫’誓竟全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知识竞答活动,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类传染病及其防治科学史、生物多样性保护、疫情心理健康等相关科学知识和政策法规。
全面摸排,抓好自身防控。学院通过电话、微信、QQ、邮件等渠道,全面统计在职教工、离退休教工、离校学生及留校学生本人及其亲属的健康状况及出行信息,并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向师生推送最新疫情防控措施,提醒师生做好科学防护;学院带班领导始终坚守工作岗位,确保各项应急事项高效办结。同时根据学院具体情况,对于从校外返回的教工,学院提前联系督促做好隔离工作,及时为强制隔离人员提供后勤服务,确保隔离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疫情期间存在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及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学院密切关注、主动联系、帮扶疏导,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主动协调,做好教研保障。根据学校教学部署安排,学院积极动员宣传,组织教师开展本科课程线上教学培训,老师们根据自身课程特点,利用Blackboard、超星、中国大学MOOC、积学堂、腾讯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本科85门理论课全面远程授课,63名教师与934名本科生线上见面,同学纷纷表示“上课不再打瞌睡”“位置虽远,心更近”。研究生导师定期组织线上组会和读书会,指导学生在家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文献阅读、数据分析等工作,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生物学作为实验学科,实验动物的饲养、实验材料的保存是基本科研需求,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实验老鼠的鼠粮和垫料、储存实验材料需要的液氮供应,学院及时汇总实验所需、联系厂家,积极与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协调物资运送,为基本科研需求提供保障。
努力担当,贡献一份力量。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防不胜防,抗击疫情,人人担当:学院2019级本科生黄生泽同学主动联系当地志愿者服务组织,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协助进行社区疫情排查工作;学院团委发起抗击疫情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到绘画作品51幅、诗歌32篇、视频3个、书法作品17幅,作品生动形象、感人至深,表达了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决心。学院院长夏海滨、党委书记李恒朝、行政副院长杜祥云代表学院前往学校长安校区北门慰问学校保卫处一线工作人员代表,向他们疫情期间连续工作、辛勤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将我们集结在一起,同舟共济。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坚定贯彻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各项工作要求,发挥学科优势,科学应对,同心抗疫、共盼花期。